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全球化、快速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使得我國城鎮風貌不斷轉換,并在風格上趨向一致。人們已經無法對缺乏個性的城鎮乃至小城鎮之間的形態加以識別和記憶,“千鎮一面”的現象日益突出。
因此,推動城市景觀風貌保育與建設,塑造城市獨特的性格已成為時代的強烈要求。
特色風貌
城市特色是地域文化在城市空間的反映,是該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形態表征。城市特色的形成有如下特征:
(1)地域文化的差異是城市面貌相異的根源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人們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形成起來的,在某個區域具有相對獨立的文化特質。不同的地域文化,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同,從而影響了建筑的式樣和城市的形態。
(2)自然資源是城市特色形成的物質基礎
世界各地地理上的差異,使得自然資源的分布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其中包括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以及農副產品等。不同的自然資源相應地提供給人們用于城市建設的物質資料也就不同,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風貌。譬如希臘的帕提農神廟,使用了當地極為豐富的石材而顯得獨具特色。
(3)氣候條件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世界范圍內,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很大。炎熱潮濕的熱帶海洋氣候、干燥多風的大陸氣候等,都對建筑提出不同的功能要求,在不同地區出現了適合當地氣候的建筑形式。譬如在中國北方多風沙地區,人們的院落都是用高墻圍合起來,達到防風沙的目的;在南方炎熱潮濕的地區,形成了底層架空的桿欄式建筑。
城市風貌與景觀是指人們對城市所進行的一系列審美活動中,在審美主客體之間的意向結構中所產生的審美意象。
城鎮風貌的概念側重于人對城鎮的整體感受與體驗,而城鎮景觀則是審美主體對城鎮具體對象的審美知覺,“風”是對城鎮社會人文取向的軟件系統概括,“貌”是對城鎮總體物質環境硬件特征綜合的把握。“景觀”既反映出城市實體的景物形態,又彰顯了審美主體的審美感興(觀感)。
城鎮“風貌”比城鎮“景觀”更偏重于總體感受,城鎮“景觀”比城鎮“風貌”具有更為明確的審美意識。談“風貌”一般重在描述城鎮整體區別于其他城鎮的“自明性”,而“景觀”關注對具體物質空間的審美評價。
城鎮特色與景觀風貌構建的必要性
(1)城鎮“特色危機”、“特色趨同”現象
城市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集中的地方,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快速推進,我國城市固有的風貌特色喪失現象也更加普遍。
(2)城鎮特色構建的必要性思考
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中最為關鍵和活躍的因素,在改善城市形象時首先是要構建獨具特色的城市風貌。
“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提升城鄉特色風貌品質,實現可識別的、可記憶的、美麗的城鄉景觀風貌,塑造美麗城市、美麗小鎮、美麗鄉村。
城鎮特色風貌的發展目標
(1)可識別
可識別即容易認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個凝聚形態的特性,即有形物體中蘊含的、對于任何觀察者都很有可能喚起強烈意象的特性。一個可識別的城市就是它的街區、標志物或是道路,應該容易認明,進而組成一個完整形態的城市。一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可識別性的城市會使人們正確識別物理空間環境、清晰感知城市的文化特色、增強人的定向感和歸屬感。
城市的可識別系統,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物質化的具有可視形象的形態,如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是環境、建筑、街區、工農業等生產的物質結果,對城市具有象征意義;城市的另一類可識別系統是非物質類的,如藝術、城市的語音語匯系統,市民行為方式,杰出哲學家、科學家、文藝家的道德水平和能力、創造能力等,都是符號化的狀態,以文化的方式顯現。
可識別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歷史環境的識別、風景資源的識別、空間格局的識別、典型景觀建筑的識別——標志性建筑、廣場、新時代的標志性建筑等。
(2)可記憶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于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范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
城鎮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留存記憶的載體。在城鎮中漫步,便是一個讀取記憶與植入記憶的過程。一座城鎮的記憶并不是僅僅通過了解其歷史就能輕松獲得的,一些更珍貴的東西游離于理性之外,只能用感性的內心去感受,這是獲取城市記憶的途徑。
承載城市記憶的既有物質的遺產,也有口頭的非物質遺產。這些又是影響城市記憶的主要方面。城鎮最大的物質遺產是一座座建筑物,還有成片的歷史街區、遺址、老街、老字號、名人故居等。地名也是一種遺產,它們縱向地記憶著城鎮的史脈與傳衍,橫向地展示著它寬廣而深厚的閱歷,并在這縱橫之間交織出每個城鎮獨有的個性和身份。
城鎮的記憶究竟是什么樣的?用《看不見的城市》中的一句話來作答:“記憶既不是短暫易散的云霧,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燒焦的生靈在城市表面結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動的生命液體的海綿,是過去、現在與未來混合而成的果醬,把運動中的存在給鈣化封存起來:這才是你在旅行終點的發現。”可記憶的城鎮記憶要素一般包括:環境的記憶、空間的記憶、標志物的記憶、事件的記憶和生活情景與習慣的記憶等。
(3)美麗的
美麗是一個哲學概念,一般指某一事物引起人們愉悅情感的一種屬性,能夠引起人們愉悅情感的城鄉特色風貌就是美麗的。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2011中國十大美麗城市”名單。入圍城市包括貴陽、蘇州、沈陽、拉薩、呼和浩特、太原、南京、合肥、柳州和秦皇島。評選活動按照《GN中國美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由城市規劃美、城市基礎設施美、城市建筑美、城市文明美、城市自然環境美和城市公眾口碑美在內的6項一級指標、17項二級指標、62項三級指標組成。這些城市無疑是美麗的、能喚起人們記憶的城市。
建設可識別、可記憶的美麗城鄉
吳良鏞指出,城市是一個有機體,對它的改造應順應原有的城市肌理,千萬不可粗暴地大拆大改,否則城市失去了史跡,猶如人類失去了記憶。
城鎮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組成城市景觀的建筑和一草一木則是城市景觀的細胞。城市景觀是一個動態運行的有機體,隨著時間、天氣和人類活動等偶然和必然因素的影響,不斷變化著,呈現著不同的面貌。
如何提升城鄉的可識別性?如何提升城鄉特色風貌的“記憶性”?如何形成美麗的城鄉?主要措施如下:
(1)保舊
歷史學家拉斐爾·薩默爾認為:“保護美學的純粹觀點是把庫房的墻面變成城市景觀,把起重機臂和吊車變成方尖碑,把胡同變成別致的小巷,這種觀點是落后的東西變成能夠滿足現代人的視覺需要,把研究的東西變成需要的東西。”保護城鎮可識別性強的、能引起人們記憶的資源,是塑造可識別、可記憶的美麗城鎮(鄉村)的基礎。
(2)塑新
城鎮記憶不僅需要保護而且還需要主動的構建,因為歷史不僅是站在現在看過去,而且要站在明天看今天,這樣才能實現城鎮記憶的持續發展。
保護可識別性的資源,挖掘潛力,在延續其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塑造新的可識別性強、可增加人們深刻記憶的、魅力的城鎮景觀,使我們的城鎮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也更魅力,主要措施如保育城鎮自然景觀、延續與形成城鎮肌理、城鎮道路廣場、城鎮色彩、城鎮天際線、城市標志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