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建筑企業管理協會
2015年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建筑業轉型升級邁向深入的奠基之年。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預見多遠的未來。在即將揮別2015年之際,回顧建筑業一年來在轉型之路上的跋涉,對于行業、企業未來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政策主導市場趨勢
建筑業是“政策市”,國家政策導向預示著行業未來發展大趨勢。2015年,一批綱領性政策、文件出臺,為建筑業改革轉型指明了方向。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施行、《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和《建筑產業現代化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發布,表明建筑業必須擺脫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產業現代化方向轉型,走“綠色化”發展道路;《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出臺、《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發布,表明建筑業將逐步走向市場化,行業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印發、《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發布,表明建筑業未來發展空間將與國家重要戰略布局區域重合,企業必須以此為導向,配置未來發展資源;《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要求行業必須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
主管部門以行動整飭行業環境
政府和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扶持是過去30多年來建筑業能夠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在近年來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自我革命”中,建設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有作為、敢作為”,全力整飭建筑業發展秩序,已成為行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手。
2015年,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繼續深入推進,“五方主體”責任的落實、轉包違法分包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工程質量監督和監理機制的逐步健全等,既順應了民心,又在本質上推動了行業管理模式的變革。201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大力推進“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建設,目前已覆蓋多個省市。業內人士分析,該平臺在全國實現聯網之日,將是行業環境得到全面凈化之時。目前,《建筑法》修訂工作已啟動,行業普遍關注的最低價中標等問題將被提上議事日程,行業將面臨重大變革。
這說明,建筑行業發展環境在逐步改善,企業過去的關系型發展模式必須向法治化、規范化發展過渡。
行業轉型瓶頸待解
2015年,一方面,我國經濟仍處于“三期疊加”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建筑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建筑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轉型時不我待。因此,行業必須明確企業改革發展的阻力,為轉型掃清障礙。
加大綠色建筑“需求側改革”。據統計,目前綠色建筑在我國新建建筑面積中的比例僅有3%,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依然較大。這說明,短期內,綠色建筑推廣還需認清方向、加大力度,著力解決推廣中的現實問題——如何步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各地方甚至采用強制措施,以補貼方式引導企業進入綠色建筑領域,“供給側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但目前,公共建筑仍是綠色建筑主體,普通住宅綠色技術應用沒有形成趨勢,“需求側改革”力度仍要加大。
加快建筑產業現代化標準體系建設。近年來,盡管行業和地方主管部門制定了部分相關技術標準,但是沒有形成全面化、系列化,建筑產業化的推進主要采用企業主體結構技術標準先行突破的方式,有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國外企業的相關標準改編而成的。《建筑產業現代化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發布后,業內歡欣鼓舞,期待主體結構標準體系盡快出臺。
PPP模式應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戰略、地下管廊建設等,都需要PPP模式的支撐。當前,建筑企業尤其是民營建筑企業參與度不高,一是PPP項目建設周期過長,風險高;二是地方政府在項目建設運營中處于強勢地位,企業有隱憂。目前,PPP相關法律的完善才是提高企業參與度的根本。
令人欣喜的是,在行業整體彷徨之際,不少有實力的企業已在綠色建筑、建筑產業化、PPP和“互聯網+”等方面先行一步,用企業標準引領行業標準建設,扮演了轉型“急先鋒”角色。這也預示著,行業的分化將越來越明顯。因此,在適度多元的前提下,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集中資源、提高效率,將是必然之選。而從根本上說,建筑業已經快步邁入能力競爭時代,品牌的影響力將無遠弗屆。